作者:徐高师退休音乐教师 徐桂华
很早曾听到过同事在我跟前说:“追求完美是很苦的”。当时并未反应过来,故不知道他们是在说我呢?
如今已过去多年,偶一回头,发现那不就是说的我吗?我不就是那“追求完美且很苦”之人吗?因为我的大部分烦恼均来自于我的过分追求完美呢。当然现在回头看,其实我当初追求完美,纯属下意识,因为我没有明确无误的追求完美的有意识,或者说只是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而己。
想当初,我教学生,我自己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道理,一定争取只用三言两语;若用一个概念,必争取能让学生顾名思义;如用一种方法,必能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我总是尽可能地努力考虑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做到,只是很遗憾,具体例子一个也想不起来了。
课堂上怎么讲最吸引学生?什么例题放在哪里最有趣,且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此内容最有实用性,让其急于学到手。这可能是斯坦尼斯拉夫的表演体系是“从自我出发”吸引人的一种创作态度:“逼真、要毫不隐讳地、真实反映……”让其动情,在我身上起决定性作用:吸引学生,跟着我转,激发他们坐不住,急不可耐地想学到手……
如:乐理,最早是认识音乐谱例上的各种知识和道理,且不只是识单一线谱和简谱,其实质是,让学生认识此内容即为日后学音乐技能技巧的工具罢了,所以要熟,且越熟越能熟能生巧。
视唱是指:看到谱就能熟练完整地唱出,不止线谱还有简谱,而且练到首调有内心音高感和调性感,固定调有首调调性感觉。
练耳不仅仅是练听和辨别听出正常音高,还能听出不准确的音高和变化了的音高,以及各种音程、和弦以及不同和弦色彩感觉;不同节奏节拍的练习,要练到有内心对节奏的把握,也即在舞台上演奏或演唱时,不能用脚打拍子,若用脚打拍子表明此人内心节奏感觉不是很好,需要加强等等。
公开课,最能展示你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是什么?怎么展开最自然,怎么展示又最能显示你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
记得曾经为全国中师校长开一节公开课,当时正好学习看到系统论和认识论,我便从系统论的角度设计这节音乐课。还在课堂上,分设了几个环节,专门体现扩散思维这个当时的最新教育理念,果然得到校长代表,在校级中层干部会议上的专题点评。
最重要的,还有让听课者,也能从你这节课中,学到你这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或信息。这些均是备课时都要尽善尽美地考虑和想到,甚至写下来的。奇怪的是,如今我大脑里一节课的备案印象也无踪影,是否全因落笔于纸上了?
年轻时真好,备课时未想到的,有时竟然在上课之前的一刹那,涌入大脑,这真是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正是我这“人来疯”的典型表现,越有人来听课我越兴奋,大脑思维越活跃,备课时想不到的例子,此刻全部会来到我的大脑,常常上完课后我再作后记,记下这些好点子、好例子和自认的好课型。
这也便是我这具有“扩散思维”人的好处之一吧。是否是搞音乐的人的一大特色?扩散思维”和“奇思妙想”特别多且快呢?
当然琴课的还课,便没有了上课时的美好愿望和相对应的结果了。因为我总是按照我所设想的完美结果去要求学生,当然了,也还是想让学生一如我所要求的那样,即所谓“铁碗教练”训练法,(要弹得跟我一样,首先没错音、错节奏,这应该是最低要求),这不仅常常让我失望和沮丧,也让我的学生 害怕、担心,甚至恐惧呢。
有段时间,有学生跟我开玩笑,说我“笑面虎”,因为我不轻易让学生还课过关,一遍不行二遍,甚至三四遍,有时冬季还课,我自己一坐两三个小时,常常脚冰凉如泡在冷水里,也就是所谓的追求完美的下意识的驱动,当时自已都发现不了,这是不符合教育一般规律的过分要求,且更不是因人而异的要求了,故曾经的一位校长,过后不久对我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可能因没有人提醒我注意此问题吧,其时,我可能真是不懂教育呢?也无知得吓人了。
当然我心存对学生负责,她们都是初中生考进,且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都很不行,我当老师的不管不严可以吗?能行吗?那是对她们负责吗?故常常对有些学生还课,总是非常严格甚至于严厉。
如此,以此类推:在家里,如家具摆放,既要充分利用每个空间,又要美而艺术性的展示,既要干净又一定要整齐划一,仅此而已,因为那时那个年龄,既无独具之匠心和纤细之美感,也无超出它们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雅致,但也足够令年轻的同事们艳羡了。也即下意识的习惯于处处追求完美了。
穿衣服,既要讲究合身,又要体现个人艺术修养,也即展现自我,表现个性吧。曾因在文艺团体待过十几年,受影响颇深,很注重个人外形给人的印象呢。
其实到了老年之后,才偶然发现我的诸多行为模式,多为从小母亲培养而成。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惯的养成,全是在不知不觉中,下意识地追求着“完美”和“好”、“整齐洁净”……连行为模式也下意识地追求着“完美”呢,如“随手的事”就得“随手”做了,且要“随手”做好,所谓一边炒菜一边收拾,饭菜做成了也即全部收拾干净了!
你看,我是否是个“追求完美且常常苦恼之人”呢?!虽然我是下意识且是无意的一种行为习惯,但同事们业已看出来了,说明母亲的良苦用心培养已然成功。
我不记得哪位大哲学家曾经说过:“追求完美是要有勇气的”,好在我是下意识的,否则我可能是不会有此勇气呢!
你们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想过吗?是否想过要培养他或她成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呢?!追求完美到底好还是不好呀?!
“我一直调整着我的琴弦,那最好的歌,我至今还未唱出”。 —— 选自泰戈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