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评选结果,我校陈泽亚、刘强、王莹三位老师共同完成的美育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融入学校美育课程实践案例》荣获二等奖。该案例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__local/C/31/47/81190F335113ADE995B4CD6E963_509DC0AD_958CD.png)
美育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香包
“徐州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徐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此案例以“徐州香包”为例,阐述了把地方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内容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探讨了取得的成效和成果,旨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美育素材,丰富美育课程和活动。案例通过挖掘“徐州香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美育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香包制作,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__local/0/4A/F1/BCAB597F265297569519A53211A_805FC584_98D29.png)
美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徐州香包”
本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反思:1、地方工艺项目有效融入学校美育课程的路径。2、如何提高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储备。3、怎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美育课程的深度融合。
![](/__local/1/5B/74/E4490CF9184BCF7ADAE20D0C874_02EEDAF3_9D6C9.png)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在我校进行现场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的载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学校,让学校一定程度肩负起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与传承保护非遗的有效路径。我校将继续发挥学校美术教育的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品展中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香包